English

优先发展教育势在必行

1998-08-19 来源:光明日报 □吕 贵 我有话说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事业自全国解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一是经济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保证,严重的制约了教育事业应有的发展;二是基础差、底数大,人口增长过快,加重了教育的负担;三是工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没有提出更高要求,没有形成人人主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激励机制。使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仍然呈现为:科学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高层次人才偏少,文盲半文盲率较高。对此,全党和各级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使优先发展教育落在实处。

我们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正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政治、经济的多样化格局正在形成。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一个国家要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具有雄厚的物资资源固然重要,但是具有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人才及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更为关键。换句话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全民素质的竞争。因此,人的素质已经成为国家、民族、个人在今后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重要的关键资源。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作为现代化的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可以引进,但是掌握和使用这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的人不能引进,如果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及生产技能难以有效地使用所引进的现代化的设备、方法等等,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多,如果科学文化素质高,人人都会成为社会财富的主动创造者,甚至能踏出国门通过自身的工作换取应有的报酬,为国家、为个人积累财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底子薄,要靠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结合来改变。恰恰我国众多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是:科学文化程度较低,高层次人才偏少,文盲半文盲率较高,巨大的人口资源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大“包袱”。一方面缺少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人员富裕,不能充分就业。要把沉重的人口资源“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我国“九五”及今后十五年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本办法就是切实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二○一○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同样离不开人的因素。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资产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富裕人员的安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基本终身制,现在要转岗,职工从思想观念到技能素质,都一时难以适应转岗的需要,原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和水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对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要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归根到底,要靠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因此,只有为全体公民提供相应的教育,真正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造就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科技、工程专家、经营管理专家和劳动大军,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保证。

优先发展教育的关键在领导。在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今天,领导们往往看眼前利益多,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不能确保。优先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一是领导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对此不能只有共识,提出口号,形成文件了事。必须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振兴地区经济、发展地区经济的根本大计。越穷越要重视办好教育,治贫先治愚。二是领导责任要到位。把办好教育分解成若干可测量的具体指标,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指标体系中。这样,就把领导的责任真正落在了实处。“宁可建庙不去修校”的怪现象就会杜绝。三是领导精力投入要到位。各级领导都应象抓经济建设那样,下功夫,花气力,真正投入精力,在制定计划、部署工作、总结表彰时都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抓实、抓牢。

优先发展教育必须靠经济投入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今天,必须依法保证必要的经济投入,才能把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决策和法律规定真正落在实处。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即通常所指的“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体制。尽管近年来国家各级财政在教育投入上做了一定努力,但投入水平还没有实现《教育法》中关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要求,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定这一比例应达到4%的要求,有越来越远的趋势。对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把有限的经费首先用于教育投入,彻底打破“越穷越没钱投入教育,导致教育落后,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低,限制经济发展,变得更穷”的恶性循环。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